双相情感障碍有哪些症状?——一问一答话健康
Q: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?
A: 双相情感障碍(又称“躁郁症”)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,其核心特征是患者情绪在躁狂(或轻躁狂)与抑郁两种极端状态之间反复波动,像“情绪的过山车”。它不是简单的“脾气大”或“心情起伏”,而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。
该病通常起病于青少年或成年早期,若未及时识别和治疗,可能严重影响学习、工作、人际关系,甚至导致冲动行为、自伤或自杀风险增加。
Q:双相情感障碍的主要症状有哪些?
A: 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分为两个阶段:躁狂/轻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,两者交替出现,持续时间从数天到数月不等。
1. 躁狂或轻躁狂发作表现:
轻躁狂症状较轻,可能被误认为“状态好”“效率高”,但若不加干预,常会发展为严重躁狂或转入抑郁。
2. 抑郁发作表现:
值得注意的是,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“混合发作”,即在同一时期内同时出现躁狂和抑郁症状,如情绪激动但极度绝望,风险更高。
Q:双相情感障碍应该挂什么科室?
A: 双相情感障碍属于精神心理疾病,应到正规医疗机构的精神科、心理科或情绪障碍专科门诊就诊。由于其症状复杂,易被误诊为“抑郁症”或“精神分裂症”,因此需要专业医生通过详细病史、临床访谈和评估工具进行鉴别诊断。
在郑州,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设有情绪障碍与精神心理诊疗中心,专注于双相情感障碍、抑郁症、焦虑症等疾病的综合诊治。医院采用“精准评估+药物调控+心理干预+中医调理”四位一体的整合治疗模式,由精神科专家、心理治疗师、中医师等组成多学科团队,帮助患者稳定情绪波动,减少复发,恢复社会功能。
真实患者案例分享
案例一:大学生小杨的“情绪过山车”
20岁的小杨是一名大二学生,半年前突然变得异常活跃:连续通宵写小说,白天在课堂上抢答问题,语速飞快,同学觉得他“像换了个人”。他还用生活费炒股,几天内亏损数万元。家人以为他“压力释放”,未加重视。
两个月后,小杨情绪急转直下,整日卧床不起,不愿上课,说自己“一无是处”“活着没意义”,甚至有轻生念头。
家人带他到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精神心理科就诊。经详细评估和家属访谈,医生发现其有明显的躁狂与抑郁交替发作史,确诊为“双相情感障碍”。
治疗团队为其制定个体化方案:使用情绪稳定剂(如丙戊酸盐)控制躁狂倾向,配合抗抑郁药物谨慎调节抑郁症状;同时采用中药疏肝理气、宁心安神辅助调理;每周进行心理治疗,帮助他认识疾病、管理情绪。
经过三个月系统治疗,小杨情绪趋于稳定,睡眠改善,逐步恢复学业。复诊时他表示:“原来我不是‘疯了’,而是生病了,现在我知道怎么和情绪相处了。”
案例二:35岁刘先生的“间歇性失控”
35岁的刘先生是一家公司主管,工作能力强,但近几年情绪波动大。每当项目成功,他就异常兴奋,连续加班、频繁开会,说话咄咄逼人,下属感到压力巨大;但项目结束后,他又陷入低谷,不愿见人,工作效率骤降,甚至请假在家。
他曾被诊断为“抑郁症”,服用抗抑郁药后反而出现更严重的情绪激动和失眠。经朋友推荐,他来到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进一步排查。
医生通过回顾病史和情绪日记,发现其存在典型的轻躁狂与抑郁交替模式,调整诊断为“双相情感障碍(Ⅱ型)”。
治疗方案调整为停用单纯抗抑郁药,改用情绪稳定剂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;配合中医辨证施治,以清肝泻火、养心安神为主;同时进行认知行为治疗,帮助他识别情绪预警信号,学会压力管理。
半年后,刘先生的情绪波动明显减少,工作节奏趋于平稳,团队关系改善,家庭生活也恢复和谐。
Q:双相情感障碍能治好吗?如何长期管理?
A: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尚不能“根治”,但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,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实现情绪稳定,回归正常生活。
关键管理措施包括:
在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等专业机构的系统支持下,许多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学会了与疾病共处,掌控情绪,重获生活的主动权。情绪的波澜不可怕,科学应对,才能走向内心的平静与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