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迷失的自我”到重归生活轨道——一位郑州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纪实
我叫陈阳(化名),35岁,曾是一名基层技术员。三年前,一场长期的工作压力与家庭矛盾叠加,让我逐渐失去了对现实的感知。
起初是失眠、注意力涣散,后来开始出现幻听——总觉得有人在背后议论我,甚至命令我做事。我变得多疑、敏感,认为同事联合起来排挤我,家人也在“监视”我。我时而情绪高涨,觉得自己有特殊使命;时而陷入深渊,整日卧床,不愿说话。
我试过硬撑,可症状越来越重。一次在单位会议上,我突然情绪失控,大声质问领导“为什么要害我”,随后被送医。诊断书上写着:精神障碍(偏执型)。那一刻,我感觉天塌了。我不理解,为什么一个“正常人”会变成这样?我害怕醒来,更害怕永远醒不过来。
精神障碍是一类影响思维、情感、行为和现实感知能力的复杂脑功能失调,涵盖精神分裂症、妄想性障碍、分裂情感性障碍等多种类型。它不是“性格问题”,也不是“意志薄弱”,而是大脑神经功能紊乱的医学表现。
精神障碍的常见表现:
精神障碍的危害与潜在后果:
我曾因幻听整夜不敢闭眼,也曾因妄想与家人激烈冲突。我活得像个“外星人”,无法理解这个世界,也无法被世界理解。
在家人几乎绝望时,我转入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接受系统康复治疗。这里不仅关注症状控制,更注重社会功能的重建,让我第一次感受到“被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对待”。
以下是我在接受规范康复治疗前后的对比:
对比维度 | 治疗前(2021-2023) | 治疗后(2024至今) |
---|---|---|
精神症状 | 频繁幻听、妄想,现实感模糊 | 幻觉消失,妄想缓解,能区分现实与想象 |
情绪稳定性 | 情绪波动大,易激惹或淡漠 | 情绪平稳,能表达正常情感 |
生活自理能力 | 个人卫生差,饮食不规律,依赖家人照料 | 可独立完成洗漱、做饭、洗衣等日常事务 |
社会功能 | 完全脱离工作,回避社交,与外界断联 | 参与社区活动,尝试轻度志愿工作,重建人际连接 |
药物依从性 | 抗拒服药,认为“我没病” | 主动配合治疗,理解药物作用,规律服药 |
家庭关系 | 与家人冲突频繁,信任破裂 | 关系修复,能与父母平和沟通,参与家庭事务 |
自我认知 | 自我否定,认为“我是个废人” | 接纳病情,有康复信心,规划未来生活 |
在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,我接受了全面的精神健康评估:
医生告诉我:“你的大脑正在经历一场‘风暴’,但它是可以被调控的。你不是‘疯子’,而是一个需要帮助的患者。”
这句话,像一束光照进了我长久以来的自我否定。我第一次意识到:我不是被抛弃的人,而是可以被治愈的生命。
我的康复方案由精神科、心理科、康复治疗师、社会工作者共同制定,包括:
整个过程系统、渐进、人性化,让我在安全的环境中一步步“找回自己”。
如今,我不再是那个被幻觉支配的“囚徒”。我重新开始阅读、听音乐,甚至尝试社区志愿工作。我学会了在症状初期识别信号,及时寻求帮助。最重要的是,我和家人的关系修复了,他们不再“防着我”,而是成为我康复路上的同行者。
我终于可以对自己说:我回来了,清醒而完整。
在精神障碍康复领域,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始终坚持:
✅ 多学科协作模式:精神科、心理科、中医科、康复师协同诊疗
✅ 个体化康复路径:根据病情阶段制定阶段性目标,循序渐进
✅ 中西医结合优势:发挥中医整体调理作用,减少西药依赖
✅ 功能导向康复:不仅控制症状,更注重生活与社会功能恢复
✅ 人文关怀环境:提供安全、尊重、无歧视的康复空间
我们深知,每一位精神障碍患者背后,都有一个被误解与担忧笼罩的家庭。我们所做的,不仅是控制症状,更是帮助患者重建自我认同,重归社会生活。
请记住:精神障碍不是终点,而是康复的起点。
科学的干预,能让“迷失的自我”重新找到方向。迈出第一步,接受专业、系统、人性化的评估与治疗。您值得拥有一个稳定、连接、有尊严的未来。
本文为真实患者授权分享,旨在传递精神障碍科学康复理念。治疗方案需由专业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,康复过程因人而异。